top of page
搜尋

已更新:2020年6月1日

by 李宜孺


初入職場時,一個禮拜一次的瑜珈練習,簡單的呼吸伸展,紓解工作壓力和疲累也能睡好精神好,就這樣喜歡這"運動" 規律練習一年之後,因緣際會前往位於北印度瑞施凱詩 (Rishikesh) 的瑜珈學院 Swami Rama Sadhaka Grama,在研習靜坐冥想課程中,心中感受既是平和又強烈非常特别的感受,因而在心中種下一顆瑜伽種子。

經過數年,種子發芽,第二次前往北印度,參加Swami Rama Sadhaka Grama喜馬拉雅傳承瑜伽師資訓練,讓原本容易浮動的心緒,在靜心和瑜伽深層放鬆術的練習,觀照本我,聆聽身體的聲音,專注於呼吸、與內在自己相處的寧靜,找到平靜穩定的力量。 希望能在學習瑜珈的過程中,除了強健體魄,也能讓心持續朝著穩固、安定的方向,由此在繁忙的生活中學會站穩腳步、保持靜定,更靠近平靜與愛,並將這一切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。





  • 2020年5月12日

by 劉怡寧


靜默營中的某日 早餐後又如同在學院習慣一樣.. 脫隊獨行了 順著建築主體繞了一大圈 蹲在路邊看紋理美到不思議的蝴蝶翻飛 發現一條長長的碎石路 玩弄碎石路旁的含羞草 聞了不知名花香 回來後還在點心桌拿了超好吃零食 突然驚想,這些是背離靜默「感官收攝」的行為嗎? 但不就是處於靜默中才發現更多啊 否則怎麼會看見弦月夜裡未被照亮的另一半陰暗的月球體 也才能坐在教室外望著霪雨霏霏出神時 感受到雨滴同時落在水面上打出的圈圈漣漪,像極眨眼的瞬間 而那些一直叫人無法理解、以為未完成的卵石堆 從高處看原來是前進的足跡,黑夜中格外醒目

頓時感悟 雙腳也是我們的眼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沒有雙腳帶著爬高走遠,我們又能看見多少呢





by 陳愛琳


在快速緊張、繁雜壓力的生活節奏下,有多久的時間,沒能讓腦袋好好的沉靜下來呢?有多久的時間,沒能好好陪伴自己了呢?

每天為自己創造一點生活小確幸。

在瑜伽的動作中,不去在意現在這一個動作好不好看、標準不標準,或是想著工作或其他事情,將注意力由外在世界轉回往內在,讓思緒安靜下來。以寧靜、喜悅的心在瑜珈墊上與自己對話,找尋身體的界線,沒有自我強迫,也不過度散亂,注意自己的內在感受,帶著溫柔的心念,一切量力而為,專注在每一次的呼吸上,感受呼吸自由的流動,讓自然流動的心變成安靜的心。

將這一份內在的自我覺察沿伸到瑜珈墊外,學習褪去一層又一層的外在集體意識的框架、無意識的慣性,全然的接受真實的自己的,不試圖強迫改變,不否定自己,學習接受自己、愛自己,享受一份屬於自己的靜定。






710台南市永康區大灣路942巷641弄78號 

(如果會迷路, 直接叩我們 0929531178 )

  • Black Facebook Icon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
710台南市永康區永忠路11巷8號

(如果會迷路, 直接叩我們 0929531178 )

bottom of page